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郑杰文先生做客“北外文华讲堂”

作者: 时间:2022-11-15 点击数:

北外文华讲堂:上古文化与先秦文学研究


2022年11月10日下午,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“北外文华讲堂”系列讲座,邀请山东大学讲席教授、国家重点文化工程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首席专家郑杰文先生做题为《上古文化与先秦文学研究》的线上学术讲座。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魏崇新教授主持,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詹福瑞教授、副院长方稚松老师以及学院师生共一百余人参与此次讲座。

郑杰文教授沿着“用文献解决问题”的学术路径,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,勾勒出上古文化中,相对于主流的“社稷守文化系统”,较为非主流的“山川守文化系统”的面貌特征,进而论述其对先秦文学作品的影响。“山川守文化”在文献遗存中久湮不彰,但是随着学界对谶纬文献等传世文献的深入挖掘,其存在与面貌逐渐得到彰显,这也使人们对上古文化的多元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。郑教授从多个方面谈及这两种上古文化系统的差异,包括两系统内对“小邦周”取代“大邑商”原因的不同阐述、谶纬对《诗经》的“四始”“五际”说解读等,并进一步说明了产生这两种上古文化系统的社会历史因素。郑教授认为,当今研究者可从“上古文化两系统”的角度,利用传世文献、考古资料、民族民俗学调查资料等进行综合研究,重新审视上古的文史研究,以期获得“创新性的学术成果”。

“守社稷”的公侯文化可以姬周为代表,“守山川”的神守文化则可以楚齐为代表。郑杰文教授指出,《诗经》质实之风的形成,与姬周文化的尚实重功精神息息相关;《楚辞》浪漫之风的形成,与楚文化的浪漫奇想特点密不可分。在周人“德政文化”理念影响下,《诗经》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历史诗、社会诗、民生诗,重在表现社会人生、追溯社会历史、描述人间生活,充满现实主义精神;楚文化浪漫奇想式的思维模式,则使楚文学呈现出关注自然,偏重描绘神幻境界、塑造神灵形象、探讨天人关系的特点。而后,郑教授又结合诸子散文特点,分析两大文化系统的差异,带领大家更为深入地认识姬周文化的质实和楚文学的浪漫。

最后,郑杰文教授特别强调了学术研究要有假设精神,以文献、方法、创新为基点,学习胡适先生将传统考证方法与杜威的实验主义诸方法相结合,重视杨向奎先生提出的“四维时空考辨”。他还指出,要立足于东方学术的自有特点,灵活吸收西学研究方法构建古代学术研究方法新体系。

魏崇新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,表示郑杰文教授“两大上古文化系统”的观点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十分新颖,深受启发,提示同学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拥有革新学术研究方法的眼光。此次讲座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视野,大家受益匪浅。讲座现场师生互动频繁,反响热烈。



邮箱:zhongwen@bfsu.edu.cn  电话:010-88817812/88816438 传真:010-88818140    邮政编码:100089 Support by ITC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办公室